目前开展的各类专项调查多为抽样调查,调查样本质量对调查的最终结果至关重要。科学的抽样、精准的选样、系统的核样等样本处理工作,是保障调查样本的代表性、准确性和科学性,进一步提升专项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。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专项调查实践案例,对调查样本全流程处理浅谈几点思考。
一是遵循样本充足性原则。为避免调查的最终结果的局限性,样本的抽选要确保数量充足、覆盖范围全面,包括样本数量、覆盖区域、年龄层、职业等。如开展“全民健身情况调查”,应做到样本设置的总人数合理,各区、各年龄层、各职业分布均匀。
二是遵循样本代表性原则。特定的专项调查需要特定的调查群体,其代表总体的程度也将影响调查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,同时使得调查的最终结果具备推广价值。如开展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民意调查”,其对象包含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群体、村委会成员、种养大户、普通村民等,调查对象的多方覆盖使调查的最终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。
三是遵循抽样随机性原则。一方面调查前期要根据调查需求采用pps、分层抽样等方式抽选样本框,另一方面在调查期间要严格落实调查方案,遵循随机抽样方法。如开展“文明城市民意调查”,通过pps抽样选定样本框小区后,进入小区仍需做到合理方式抽选楼栋、楼层和住户,同一户多人情况下,还需选择生日接近7月1日的成年人进行调查。
一是开展预选样测算调查。预选样测算调查旨在调查前完善调查方案,通过预选样测算调查察觉缺陷、调整调查方案,同时积累调查经验。如开展“直属院校满意度调查”,通过预选样测算调查,发现此次调查以教师、学生、家长、社会公众四类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为最佳,同时也对问卷加以完善,并初步掌握正式调查的经验方法。
二是步入正式选样调查。正式选样调查主要在于落实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原则,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开展调查,出现特殊情况时,需及时上报,加以调整。如开展“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”,发现某样本企业已注销时,需及时落实样本更换机制,确保调查样本数量符合需求。
三是根据前期数据,进行动态选样调查。动态选样调查旨在动态调整调查数据,预防数据不平衡或某些群体数据不足的情况,保障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。如开展“消费者满意度调查”,当数据采集70%时,发现样本多集中在18-35周岁,而35周岁以上的群体数据较少,后期将定向随机抽选年龄35周岁以上的市民开展动态调查,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。
一看整体样本分布。看样本总量、样本的区域、年龄、职业等分布是不是满足调查需求,整体数据情况是否在合理范围区间内。
二看异常样本情况。当发现异常数据时,通过电话、上门等回访机制核实数据,如果异常数据较多,需对涉及区域重新调查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。
三看特定样本数据。通过分类、交叉汇总选定特定样本数据,与总体数据对比,与部门横向数据对比,若出现异常波动,需认真排查原因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
通过以上“三个方面”的系统核样工作,确保数据的可靠性、普适性和稳定能力。如开展“安全生产工作调查”,发现某一区域某类型企业(个体工商户)对相关工作整体满意度偏低,在逐一核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(个体工商户)随意填写,后期需对相关区域相关企业重新抽样再次调查,以确保调查的最终结果客观公正。
2023年8月21日,哈尔滨市一家烧饼店老板张大勇在对账时惊讶发现,一名顾客...
一个手机号可以查到一个人的一切信息,包含你的银行卡号、身份信息、支付宝账号、...
中新网12月12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音讯,估计未来三天,中东部将有新一轮大范围雨雪气候,华北南部...